close

 每逢九月,就是新生報到的季節。不管臺灣本地生,還是其他國家的海外留學生,那種看見自己同鄉學弟妹來台念書的狀況,就不禁搖頭。
 適逢自己的本科有兩名大馬人。
 在教導選課之餘,劈頭就問:有什麽課是營養學分?老師又好,報告又不會太多?念這科系回去可以做什麽?......
 這科的老師好不好,會不會嚴格?好不好上?我需要換嗎?聽説某某老師......這個科系會很難念嗎?
 我說,我選的課是重的,無法給你推薦。那某某老師我還覺得不錯.....
 心想,來這裡念書的這些人,是來打混?還是?這種要不得的心態實在叫我無法釋懷。所謂的學長姐,恐怕只是成爲利用工具,再來或者是灌輸主觀意識
 而影響他人思考的人群。或者可以說,那些人容易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凡事都要輕鬆,而且總要咨詢一堆人的意見,自己不能作判斷。
 這前提之下,我沒有區分大家的國籍。
 我一直記得以前師範念書時主任説的話。不要先參考別人提供的意見及範本,否則很容易被影響,而失去自己的主張。
 再來某位學姐說系上剩下的都是政治相關的課。“我修來幹什麽?回國也沒用,又不是要搞政治。”我怔了怔,我們爲何要自我封閉呀?
 就如之前聼某歷史系的學姐說對臺灣的歷史不感興趣,反正回國也沒用。我說你可以把它當知識來吸收啊。
 我們不能只依據“有沒有用”來衡量所念的科系。我告訴對方我在這裡念的中華民國憲法還有民法,可念得蠻有心得,它開啓我對法律知識的認識。
 留學,不是留著非屬於自己的不學,而是留在這裡學習這裡所有的一切。
 我還觀察了大家住宿的情況。大部分大馬人,或者說“僑生”,都喜歡自組住宿,拒絕與其他國籍,如臺灣學生同住。我非批判這是不良的現象,雖然他真的有
 固步自封的感覺。然而我們在互相批評的時候,不也在凸現自己的無知嗎?
 一味的要輕鬆,要自在,這種留學生涯,恐怕只是不斷在浪費金錢。有者甚至爲了能在這裡多掙些點錢,故意少修一個學分,申請延遲畢業。一個星期上一堂課,
 其他時間就在打工賺錢。
 我們把我們自己變成了什麽?變成沒人要的旅台孤兒嗎?說自己國家有多不公平來自求憐憫嗎?
 前陣子有人還告訴我說大馬的經濟很差,很多物價都在提高。我說臺灣這裡何嘗不是。他說:我已經習慣了,在這裡過得好好的,不想回去。
 聽了又是一陣愕然。
 不同的思維產生不同的想法,但我們關心這留學的土地多少?甚至對於自己的故鄉?拒絕習慣自己國家的巫文商店招牌;拒絕閲讀馬來文字;拒絕接觸其他膚色
 的種族;拒絕了解國家教育的内容,而說不懂你們在讀什麽......
 這些我無法苟同的現象就此蔓延開來,我們到底尋求什麽樣的留學志向,還是只不過花了點錢在這裡度過美好時光?或者還是佔著某個光環,可以對人不可一世?
 學習是條長遠的路,如果只計較眼前的利益,那大學所培養就業能力,該擺在哪個位子上?
 留學,繼續留著學習的欲望,到未來的就業領域,到未來的人生上。
 來台留學爲了什麽?請仔細想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iufang 的頭像
    qiufang

    走在千里之外......

    qiu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