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颱風卡玫基來臨前的野柳海岸

           大馬沒颱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遠遠降低我們的危機意識,也很安逸地生存在免於地震火山的安全圈内。即使近幾年鄰國的地震頻繁,震動程度也波及我們,但那只是小兒科,還不至於造成什麽大災難。只是每年年尾的水災,或是歐有一雨成災的狀況,卻無法提升政府的防災能力。於是水災過境後,一切成爲過往雲煙,似乎從來沒發生過。至於如何防範,還是什麽,下一次的水災再説吧。這種應對天災的機制,並不能足以應付更大的挑戰。如果說大馬是幸運的,我想未來是危機的開始。多年前的SARS,要是真的入境大馬,你能想象全國人民將如何應對?一場日本腦炎,已經暴露政府的無能,要是來場大災難,您能説,這國家還能冷靜淡然處之嗎?恐怕更學會對外掩蓋實情,對内亂了陣腳。
          臺灣經歷九二一大地震,還有SARS,甚至每年夏天的颱風過境,雖然不能説每次的災難應對能力都百分之百,但是相較自己的國家,我不敢嚴詞以對。今年夏天的颱風頻頻,上週的輕颱卡玫基,已經大大影響中南部,如今的鳳凰颱風,陸地與海上已拉動警報,只聼外頭的風聲響動。初來臺灣,對於颱風的名字感到好奇。蒐查了資料才發現這些名字都根據國際航空及航海上使用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統一識別方式。除編號維持現狀外,颱風名稱將全部更換,改編列為140個名字,共分5組,每組28個,分別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國家或地區中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各提供10個,再由設於日本東京隸屬世界氣象組織之區域指定氣象中心(RSMC)負責依排定之順序統一命名。上週的卡玫基就是採用北韓提供的名字Kalmaegi,意思是海鷗。這次的鳳凰則是採自大陸提供的名字。颱風與颶風同等意思,分別是在在西太平洋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爲颱風( Typhoon);在大西洋及東太平洋的稱爲颶風(Hurricane);在印度洋的則稱爲旋風(Cyclone)。然而颶風等於颱風,但颱風卻不一定等於颶風。兩者的風速標準并不相同。
          這是我與颱風“美麗”的邂逅。
         近期好不容易和同學瞧好時間上基隆山,卻碰上中颱鳳凰,真覺掃興至極。
         我的哀愁可以隨著颱風過境而消逝,至多再安排另段時間。這種看似無傷大雅的颱風,對於我,對於只須躲在室内避難的我們,都是不具多大的傷害,但是對於山區内陸或是河海岸邊的居民,抑是靠天氣作業的果農菜農,颱風何嘗不是夢魘?土石流、水災、土崩等,人命隨時就在考驗當中。我們即使安逸地躲在室内上網了解災情,到超市屯糧外,外頭受威脅的人們呢?安逸那一分鐘,也得為那些人多禱告啊。“怎麽又是颱風,才相隔那麽一週,臺灣能受得了這樣的重創嗎?”我暗忖,更難掩心裏的惆悵。甚至災情之後,蔬果通通漲價,轉嫁給消費者。
         颱風的哀愁,更包括我自己。長年處在安逸的國度,對政治及社會叫囂之外,卻沒有危機意識。前陣子宜蘭發生的小地震,3級的震度把我從夢中震醒,我的第一反應是繼續拉起被單倒頭大睡,而已經入睡的室友卻從床上跳下來,其他人紛紛從房裏出來。萬一那是另外一場大地震呢?我的反應,實則是種大危機。處在臺灣這個國度,感受天氣變化和人貼近的影響,那本是一種與自然的相處態度。而這,正是需要學習的。而我,對於天氣詮釋與關心的敏感度,比起從前算是進步了。鳳凰來襲的當下,躲在舒適角落底下,沒有比關心這地方以外的人來得安心。我禱告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iufang 的頭像
    qiufang

    走在千里之外......

    qiu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